昆山市交通工程試驗檢測中心有限公司
地址:昆山市開發區南浜路688號電話:0512-57725216
傳真:0512-57725216
摘要:7月7日,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,上海發放了首批“完全無人載人車牌照”。四家獲證企業可在浦東部分路段實現無人駕駛車輛的應用,市民則可以通過相應軟件預約乘坐這些無人車。
鏈接:
https://guancha.gmw.cn/2024-07/08/content_37427594.htm
來源:《光明時評》
目前市民預約,是免費的,也可以說是體驗性的。但在單個車輛完成5000公里的應用后,如果通過相關部門對車輛和企業的評估,就可以進行“商業化運營”。這意味著,無人駕駛出行已近在咫尺,目前的網約車、出租車模式被掀開了一角,不久的將來,還會整體被撬起。大量從業者會面臨崗位替代的考驗,今天網約車所承擔的彈性就業角色,無疑會受到沖擊。
這么說并不夸張。上海是無人駕駛的先行城市,但遠不是唯一的一個。北京早在幾年前就建設了全球首個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,在亦莊經濟技術開發區,今年則要擴展到通州、順義、昌平、朝陽、海淀等部分地區,大興機場無人駕駛汽車送客已經很平常。廣州是國內首批開放自動駕駛遠程測試許可的城市,今年六月,甚至還有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的交付新聞,“空中出租車”的運營已提上日程。此外,蘇州、武漢等城市也不遑多讓。如果說幾年前,自動駕駛運營的進展還應該出現在科技新聞中,今天則應則應該在社會和民生版塊。
在無人駕駛之前,AI已經在多個領域實現了對人類勞動力的替代或部分替代。比較典型的是智能制造業,尤其在汽車制造、電子制造等行業,無人車間已成常態;此外是客戶服務與呼叫中心,聊天機器人和虛擬助理今天已相當普遍,“人工座席”則專門用來解決個別、極端的問題。這兩個領域的相似之處在于,曾經都能大量吸納勞動者,技能門檻都不高,且都可以承接短期、彈性就業者,現在則都對從業者提出了“少而精”的要求。網約車、出租車甚至客運、貨運領域,要經歷的是同一個過程,即被AI格式化后再重立入門規則。
自動駕駛是大勢所趨。不過這個大勢,理應包括對可能產生的人的問題、就業問題的消化。無論是公共政策制定者,還是自動駕駛企業,都應該同步考慮如何釋放出更多機會,助推原產業的就業者轉型,至少為就業市場提供更多活水。自動駕駛是高新技術行業,但其中維修、調度、安全監管等崗位,同樣可以比較寬泛地容納就業者。如果公共政策制定者和企業能較早籌謀相關技能培訓、就業引導,AI行業發展中的“代償者”人群就會減少。
和上海這條新聞同時,另一條關于AI的新聞,是全球三大唱片公司起訴AI音樂公司侵犯版權。此前,200多名國際樂壇知名音樂人聯署公開信,呼吁防止“AI的掠奪性使用”,以及美國編劇工會抵制AI入侵的罷工。藝術、創意等領域一向對AI的動向比較敏銳,且愿意運用話語權,但實際上,這些領域離“被替代”恰恰是最遠的。務實看來,應關注那些正在面臨行業革命的領域,以及這其中普通人的安置與未來。